现在功能饮料在各大超市都很常见,很多人会认为它们比普通甜饮料更健康,也是打工人被迫熬夜时的精神支撑。不过,也有消息称:功能饮料喝多了或引发焦虑失眠。
这让很多打工人心中一颤:这是真的吗?手里的功能饮料瞬间就不香了。经常熬夜的危害有多大?平时到底该不该喝功能饮料?我们这就来聊聊关于功能饮料的事。
喝功能饮料能提神抗疲劳?
对现代打工人来说,做不完的工作、难以拒绝的社交、无法割舍的放松娱乐,这些已经让熬夜变得习以为常。
熬夜的危害我们已经不用再多做介绍了。(戳此了解→经常熬夜和不熬夜,身体到底有什么区别?真相让人吃惊!)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虽然熬夜有害健康,但功能饮料“营养丰富”可以在熬夜的时候来一瓶,提神醒脑,还能抗疲劳!那这种饮料到底怎样?
根据《GB/T 10789—2015饮料通则》中的规定,功能饮料属于特殊用途饮料的一种。功能饮料不含酒精,但含有咖啡因、维生素以及牛磺酸、人参、瓜拉纳等一系列“功能成分”。
其中咖啡因能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大脑使其觉醒、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注意力、增强警觉性,从而达到缓解疲劳的效果;牛磺酸可以快速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离子转运,也能起到抗疲劳的作用;其他成分也有助于减轻疲劳影响。
有动物实验表明:给小鼠饮用功能饮料能够提高运动耐力、增加肝糖原含量、降低小鼠运动后乳酸水平和尿素氮含量,对机体具有抗疲劳作用。并且,饮用功能饮料的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所以,如果只从这个角度看,熬夜的时候喝功能饮料,确实可能起到一定抗疲劳的作用。不少朋友熬夜的时候吨吨吨来一罐,也确实有“又精神了”的感觉。
但问题来了,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功能饮料有“副作用”吗?
功能饮料一般味道都不错,很好喝,这就很容易让人喝多。甚至有的人会把它当做是普通饮料,一瓶一瓶又一瓶,从而导致咖啡因和糖摄入过多。
首先我们来说咖啡因,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容易让人出现失眠、心慌、焦虑等症状,还可能让人产生依赖性。比如,今天你喝了 1 罐功能饮料就能活力四射,但如果经常喝,可能就需要N+1罐才有用,这会导致咖啡因的摄入量越来越多。
有研究表明:每天饮用250毫升功能饮料,就会增加年轻成年人患焦虑和抑郁发生的风险。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代谢咖啡因的能力比成年人弱,如果常喝功能饮料不仅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还会减少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导致睡眠障碍。
另外,过量摄入功能饮料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引起急性血管内皮障碍。有报道称:一位14岁的少年连续5天饮用功能饮料后参加跑步比赛,感觉胸痛胸部不适,心电图检查显示房颤。 还有一位原本身体健康的28岁男子,在参加摩托车越野赛之前喝了7~8罐功能饮料,导致心跳骤停。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等5机构发布的《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中建议:普通成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应控制在400毫克以内。
一般的功能饮料咖啡因含量为50~504毫克/罐或瓶,如果控制不好饮用量就可能会超量摄入咖啡因。
某些品牌的功能饮料虽然没有在瓶身标注咖啡因含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咖啡因,还可能含量很高。
比如曾经就有人对市面上的多款功能饮料进行了测评,结果发现:被测的市面上常见的 6 款功能饮料中,最低的咖啡因含量为41毫克,最高的可达到83.49毫克,含量最高的这一款瓶身并没有标注咖啡因含量。
其次,过量摄入功能饮料还会导致糖摄入过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而功能饮料一般糖含量都不低。还是上面提到的那份测评中显示:市面上常见的这6款被测功能饮料中,糖含量最低的为1.32克/罐,而最高的达到了 37.62克/罐,只喝一罐就超出了25克的标准。
过多糖的摄入不仅会增加患龋齿的风险,还会增加肥胖和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有数据统计,仅2017年我国就有近1.3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甜饮料导致的冠心病和糖尿病。
所以,别以为功能饮料能提神醒脑还有点营养成分就肆无忌惮地喝,控制好量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功能饮料人人都能喝?
虽然喝功能饮料能让你精神回血,但这可不是人人都建议喝的。以下这5类人尤其要控制好量,如果感觉到不适就不要喝:
1 孕妇、哺乳期人群
大多数功能饮料的标签上都会注明孕妇和哺乳期不宜饮用,避免影响胎儿和宝宝的健康。
2 儿童、青少年
这类人群对咖啡因的代谢能力较低,过量饮用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3 胃肠疾病患者
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会引发不适。
4 服药人群
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最好不要擅自饮用功能饮料,建议咨询医生,避免影响药效。
5 饮酒人群
不要在饮酒的同时饮用功能饮料,因为会让人兴奋到不知道自己醉了,从而喝更多的酒,增加对身体的伤害。
总结:
要想避免熬夜带来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熬夜。偶尔提个神,困了累了来一瓶,这可以理解,但可别用它来续命!实在累了就歇一歇吧!
适量的饮用功能饮料能够让你打起精神来,更加清醒地面对眼前的事物和工作。但如果过多饮用反而会增加患焦虑、抑郁、肥胖、慢性病以及睡眠障碍的风险。
最后提个醒:功能饮料不是药,不能治病。
困了累了来一瓶,开车熬夜来一瓶,这是很多功能饮料的常用宣传用语。近几年,功能饮料市场发展迅速。有数据显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在2007~2
据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目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可以通过即时调用被绑定人个人账户、医保钱包转账等方式实现。2025年1-6月职工医
乳腺癌治疗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包含医疗知识普及的不均衡、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均衡、医生和医生之间的信息不均
近期,多地遭遇40℃以上极端高温,局地夜间气温直逼30℃,闷热持续全天。面对酷暑,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浅色系衣服,觉得比穿深色系衣服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消息,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早期肺癌根治手术的标准方式。记者22日获悉,上海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证实,如果医生在术前或术中准确判断淋巴结
清晨六点半,70岁的南京老人陈建国穿上运动服,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步道上慢跑。3年前,他第一次来到这座西部城市避暑,现
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对化妆品新原料管理作出重大调整,按照风险程度对化妆品新原料实行分类管理,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化妆品新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增设化妆品职称评审专业的通告》近日印发。本市将在工程技术系列增设化妆品职称评
7月11日,针对近期有关欧莱雅计划将香港办事处与内地业务合并,导致逾200名员工被裁的传闻,欧莱雅中国向北京商报记者予以否认,称报道失实
眼下,酷暑难耐,可在内蒙古一个名为化德的小县城,却正在为抵御寒冬忙碌着。这个人口只有五六万人的边陲小县,不论是服装园区,还是家庭的
每个宝宝跌跌撞撞学走路,本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儿。可是眼下,各地不少销售场所推出宣称能防摔能辅助学步的学步鞋,在不少销售人员口中,这类
正值暑假,不少医美整形机构又迎来了整容的热潮。医生介绍,近年来整容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以前是准大学生想趁暑假悄悄变美,现在越来越多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报告。6月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上月下降转
这不算是多大的创业——卖手链、发绳、T恤、袜子、手机壳、娃衣、宠物骨灰盒……做多巴胺色系又防滑的瑜伽袜,为头发浓密的人提供更大尺寸
为什么有的人吃啥都不胖,而有的人喝水都长肉?为什么有的健身人士能轻松减肥增肌,有的却事倍功半?为什么有人喝酒马上断片,有人好几瓶下
炎炎夏日,衣橱里的小背心都穿上了吗?2025年春夏时尚趋势中,无袖时装的设计大多呈现轻盈、自由、舒适的特质,而软、轻、薄、透气面料的流
男人的消费不如狗这个梗的含金量还在上升。近日,九牧王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净利润同比大增200%—260%。然而,仔细查看财报可以发
大刀阔斧改革了一年的美邦服饰依然没有找到重振业绩的方法。根据美邦服饰发布的业绩预告,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约700万—1000万
时值盛夏,防晒衣、遮阳帽、防晒面罩等产品销量持续火爆,但相关产品数值虚标、面料成分造假、过度营销科技概念等行为则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消
连日来,高温热浪席卷各地,清凉经济迅速升温。各大商超市场上,防晒衣、冰丝袖套等防晒降温产品热度随气温上扬,清凉服饰成民众购衣首选。
本周(7月14日—7月18日),首款产品2天售出18万单,东方甄选第二款卫生巾7月19日上市;合成洗涤剂制造工、肥皂制造工标准开发列入国家开发
南极电商上半年净利预降76 89%-84 60%;朗姿股份上半年净利预计增长31 74%—55 69%;三夫户外上半年净利预计增长65 14%-144 65%;美邦服饰
 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克服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农业经济保持
 作为知名仓储式会员制商店,山姆凭借其独特的商品选品和会员服务模式,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然而近期其商品调整策略却引发很多会员不满
价格实惠、分量实在,还有开盲盒般的惊喜体验……近期,剩菜盲盒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商家将临期食品或当日未售出的食品以随机的方式,
 近日,无菌蛋是否无菌无菌蛋是否比普通鸡蛋更安全等话题引发消费者关注。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相关产品发现,所谓无菌蛋通常指可生食鸡
 发现胆固醇超标,怎么办?胆固醇过高有哪些危害?日常该如何有效管理胆固醇?《营养翻译官》特邀专家,带您科学管理胆固醇,预防心血
减肥这事儿,是不是好多人都头疼过?节食反弹、运动无效、压力肥……这些减肥人的顽疾如何破解?新华网推出的科普短片《打开体重管理门诊的
在全球产业竞合新赛道上,供应链正从后勤部跃升为战略中枢。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在北京启幕。其间,以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