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靠营销 “野蛮生长” 的行业,如今转向 “技术比拼”。2024年主流电商近一年销售额98.58亿元、销量1912.3万,增长放缓;政策缓冲期,部分未获批品牌通过 “直播+补贴+降价” 以价换量,头部品牌则聚焦 “价格带分层+功效差异化” 竞争。
魔镜洞察与新华网联合发布美容仪市场观察,看透射频(销售额增202%)、微电流(增737%)的热度,21-35岁群体(TGI 近850)“抗初老” 前置的逻辑,读懂美容仪市场的变与不变。
一、从 “野蛮生长” 到 “合规深耕”
1.1 四阶段演进,合规化成分水岭
国内美容仪行业历经四阶段演进,合规化是重塑格局的核心分水岭。
导入期(2013 年前后):相较于欧美、日本,国内美容仪市场起步较晚,科莱丽(美国)、FOREO 斐珞尔(瑞典)、Tripollar(以色列)等海外头部品牌,借海淘、代购渠道进入中国,本土企业多以代工试水。
上升期(2015 年起):医美市场受资本关注,行业品牌激增。一方面,日立等海外品牌加码,在主流电商平台开官方店;另一方面,金稻、Notime等国产品牌从基础品类切入,“院线转家用” 趋势显现。
成长期(2020 年前后):居家需求爆发,叠加直播红利,国产品牌突围。部分品牌借高性价比与直播转化跻身头部,与外资形成大众级错位竞争格局。
重塑期(2022年-至今):随着监管收紧推动合规化,射频美容仪纳入 Ⅲ 类器械管理。中小品牌加速出清,头部企业聚焦研发与持证,行业从 “营销内卷” 转向“技术比拼”。
1.2 政策实施缓冲期,消费者购买更谨慎
据魔镜分析+数据统计,2024年主流电商平台近一年销售额98.58亿元、销量1912.3万,整体市场增长动力减弱,渠道表现呈现差异化特征。
这一趋势核心源于行业监管政策收紧。2022年射频美容仪纳入 Ⅲ 类器械管理后,消费者决策更聚焦 “产品获批情况”,以规避品质风险。但目前多数品牌射频产品未完成 Ⅲ 类注册,导致潜在消费者持观望态度,直接抑制购买需求。
数据来源:魔镜分析+
从近一年渠道数据看,主流电商平台呈现 “量增额稳” 特点。这一现象与政策缓冲期的市场行为密切相关。
2022年政策出台后,出于对研发成本、申请周期、临床投入等多维度的考量,企业分化明显。部分品牌进行合规注册,部分品牌转向非射频品类。
在政策实施缓冲期,部分未获批品牌为清库存,通过 “直播带货+平台补贴+商家降价” 组合策略刺激消费,最终带动电商平台销量提升,形成 “以价换量” 的短期格局。
二、TOP品牌分层竞争,获批品牌迎增长
截至2025年7月,仅4家国内企业获批射频美容仪Ⅲ类医疗器械证,其中仅3家国内品牌跻身主流电商平台销量前十,合规资质已成为品牌进入头部阵营的关键门槛。
合规资质不仅是 “入场券”,更能直接转化为消费者信任与购买决策,尤其在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的背景下,“持证” 成为品牌破局的核心抓手。
从行业维度看,三类证加速推动格局分化。一方面,行业进入门槛大幅提升,未取得资质的中小品牌逐步被清退,头部效应持续加剧;另一方面,优先获批企业凭借 “先发优势”,快速抢占射频美容仪主流市场份额,进一步拉大与后进者的差距。
对企业而言,三类证的价值远超 “合规底线”,作为Ⅲ类医疗器械,产品需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与安全性验证,其获批既证明了产品功效的有效性,也强化了合规背书,显著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三、射频 + 微电流成美容仪技术主流,入门级价格带为消费主力
3.1 主流技术推动美容仪市场转型
当前,家用美容仪市场已形成以射频(RF)、微电流(EMS)、精华导入为核心的技术矩阵,其中射频与微电流凭抗衰[1]紧致功效,成为驱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基于魔镜增长雷达对主流技术的监测,可从 “销售转化” 与 “消费关注” 两个维度清晰看到两类技术的市场热度。
在销售转化端,技术价值直接反映为消费买单意愿。射频、微电流相关产品销售额均突破千万元级,微电流类同比激增737%,射频类同比高增202%。体现出消费者对 “可感知功效” 产品的付费意愿提升,尤其是微电流类的高速增长,暗示 “即时轮廓紧致” 需求正在快速释放。
在消费关注端,声量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射频技术的核心地位。射频相关话题声量高达8.55 万,同比增长超15%,在美容仪品类技术声量中稳居第一;微电流声量虽达 1.78 万,但与射频仍存在较大差距。
这一差异背后,既源于射频技术在 “长期抗衰[1]” 领域的认知渗透,也与合规化进程中,射频类产品因需通过 Ⅲ 类医疗器械认证,消费者信任度更高有关。
数据来源:魔镜增长雷达
综合来看,射频技术已形成 “高关注 + 高转化” 的双优格局,成为品牌竞争的 “必争赛道”;微电流则凭借 “即时效果 + 低门槛” 的特点,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两类技术共同推动美容仪市场从 “功能泛化” 向 “技术专精” 转型。
3.2 入门级基本盘稳固,价格带策略分化
美容仪价格带分布呈现出商品供给、消费需求与平台生态协同的逻辑。
从商品供给看,电商平台 “0~2000元” 价格带的商品数量占比居首位,表明入门级是行业供给的 “基本盘”,既契合大众对入门级产品的基本需求,也体现品牌以高性价比抢占市场的策略倾斜。
数据来源:魔镜分析+
在消费需求维度,0~4000元是绝对主力,价格带销售额均突破30亿,既反映出入门级美容仪能满足消费者日常护理、抗初衰[1]的需求;也表明该价位契合大众消费力,让更多人愿意尝试,推动规模性购买。
数据来源:魔镜分析+
此外,不同渠道存在平台生态差异。对于综合电商,用户 “搜索决策” 属性使其对全价格带接受度更均衡;对于依托内容场景营销的电商平台,高品质美容仪易通过 “功效可视化 + 场景化推荐” 提升价值感知,推动高客单价转化,入门级产品则靠 “低价引流” 走量。
整体而言,美容仪入门级基本盘稳固,竞争聚焦 “性价比 + 基础功效”,高品质美容仪需强化 “功效可视化 + 内容种草”。
四、全龄渗透、区域纵深与肤感痛点并存
4.1 全龄场景渗透,年轻群体偏好前置
美容仪已实现对全生命周期护肤的覆盖,21~25岁、31~35岁及 50岁以上群体用户数占比位居前列。其中,21~35岁群体聚焦 “抗初老” 需求,50岁以上群体侧重 “肌肤管理”,不同年龄段诉求与产品功效精准匹配。
数据来源:魔镜社交聆听
而年轻群体的TGI(目标群体指数)近850,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反映出“颜值焦虑前置化”趋势,年轻群体更早将美容仪作为“轻医美平替”,推动“轻美容”需求向低龄圈层延伸。
4.2 核心区域领跑,消费向非一线市场纵深
从区域格局看,广东(含珠三角)是美容仪高消费核心区:一方面,本地成熟美妆供应链降低产品成本与消费门槛;另一方面,前沿消费理念与高电商渗透率叠加,使其成为市场活跃度最高区域。
同时,四川、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呈现 “纵深拓展” 态势。四川、山东凭借人口基数与省会消费升级势能,推动需求向省内三线及以下市场扩散;浙江、福建则依托经济水平与精致护肤意识,支撑高品质美容仪消费韧性。
4.3 肤感体验不佳成市场痛点
从用户真实评价可见,肤感问题成为美容仪推广与留存的突出痛点。部分美容仪操作时会带来 “刺痛”“针扎感”“微微刺感” 等不适体验。这类问题不仅降低使用舒适度,还易引发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肤质适配性的顾虑,甚至影响长期使用意愿。
五、结语
国内美容仪行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从“野蛮生长”向“合规深耕”演进的转型史。从2013年海外品牌借海淘入场、本土企业代工试水的导入期,到2022年射频美容仪纳入Ⅲ类医疗器械管理后中小品牌出清、头部聚焦研发的重塑期,合规化是推动行业格局迭代的核心分水岭。
如今,行业已形成清晰的竞争与消费图景,2024年主流电商近一年销售额98.58亿元、销量1912.3万,增长虽放缓但仍存潜力,TOP品牌以“价格带分层+功效差异化”占据40.2%份额,剩余近60%市场空白待挖掘;射频与微电流成技术主流,“持证”成为头部入场关键;消费端21-35岁群体“抗初老”需求前置、广东领跑且非一线市场纵深拓展,同时肤感不佳的痛点仍需突破。
而市场中销售领先的头部品牌作为行业标杆,却仍面临较多投诉,其产品质量把控的疏漏不仅影响自身口碑,更削弱了消费者对整个品类的信任。作为头部品牌更应主动扛起责任,以更高标准筑牢质量防线,建立更完善的品控与售后体系,正视并高效处理投诉问题,用实际行动树立行业规范标杆。唯有如此,才能引领行业摆脱 “重营销、轻质量” 的困境,推动家用美容仪市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长期认可。
未来,唯有持续深耕合规与技术,贴合全龄段、多区域消费需求,优化用户体验,才能在行业的“变与不变”中抓住增长机遇,推动美容仪市场向更成熟、专业的方向发展。
[1] 备注:本文 “抗衰” 特指改善肌肤岁月痕迹、延缓老化进程,非逆转生理老化。相关功效需结合个体肤质、使用习惯及产品配方综合体现。
9月15日,全球化妆品科研盛会IFSCC(国际化妆品科技联盟大会)在法国戛纳启幕。会上,百年国妆品牌百雀羚的研发工程师苗君斩获青年科学家大
2022年射频美容仪被纳入Ⅲ类医疗器械管理,这道 分水岭 彻底重塑了行业格局。截至2025年7月,国内仅4家企业获批该资质,3家跻身主流电商
小黑瓶喷一喷,老阿姨遗传性花发(白发)渐渐变黑;测评网红请自己老妈亲测小黑瓶,1个月后满头白发变黑发……最近,一款标称香港大药房复
朱二奴展示河湟刺绣技艺。 采访对象供图鲜艳的花瓣层层展开,四周以佛手、蝴蝶、石榴等图案做点缀,一朵朵来自土族的生命之花跨越千里,来
截至目前,国产宠物食品、用品各企业均发布上半年财报,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中,基于自主品牌业务的推动,乖宝宠物、中宠股份等实现了营收、
2025年第1批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共抽查老年健步鞋产品54批次,其中,销售环节38批次,网售环节16批次。本次抽查依据GB T 15107-2013《旅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不仅在防病治病中独具特色,更在文化传承中承载着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东方哲学。如何让这一文化瑰宝在
每一次修订传染病防治法,都是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总结,此次修订不是一次简单的‘小修小补’,是对传染病防控责任的‘量
长沙晚报9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甘杰)开会时,一侧眼皮却不合时宜地跳动;与人交谈时,嘴角突然不受控制地抽搐;安静休息时
14岁的女孩半年前开始反复发热、腹痛、腹泻,体重下降了十多斤,最终通过肠镜等检查,被诊断为克罗恩病。据介绍,该病偏爱青少年群体,女性
北京市于9月10日正式启动今年的流感疫苗接种。免费接种将于今年11月底结束,自费接种将持续至明年2月底。市卫健委介绍,今年免费流感疫苗接
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我国多个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为解决病毒检测缺乏统一标尺这一关键问题,进一步
再刷五分钟手机就睡赶完这份报告就睡……深夜的你是否也常常这样告诉自己?我们都知道熬夜伤身,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它对我们心脏的影响有多
再刷五分钟手机就睡赶完这份报告就睡……深夜的你是否也常常这样告诉自己?我们都知道熬夜伤身,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它对我们心脏的影响有多
随着人们防晒意识提升,防晒产品已经从季节性消费转变为全年必备的护肤品。国家药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今年防晒化妆品备案数量达115
8月,经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权威评定,柳丝木被正式授予全场景肌肤护理品牌开创者认证,成为业内首个提出并系统实践该理念的品牌。
正值开学季,各类学生用品销售迎来高峰,而样式五花八门,功能丰富多样的书包,让不少家长直言挑花了眼。这其中,打着符合人体工学护脊减负
最近,一类被称为痛金的黄金饰品走红。这种与动漫、游戏、影视等IP元素结合的黄金饰品,不仅赢得了大批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而且还创造了最高
Lululemon大幅下调2025财年的全年盈利和销售预测,主要原因是美国市场表现不佳、产品执行问题以及关税成本上升。预计高关税及取消最低免税
为帮助广大消费者科学、安全选用染发剂,9月2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联合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发布相关消费提示,染发剂品类并无所谓的美
截至目前,多家国货美妆品牌交出了上半年成绩单,珀莱雅、上美股份、毛戈平、水羊股份用营收、净利润双增的表现为上半年画上句号。贝泰妮、
本周(9月1日-9月5日)Lululemon下调2025财年全年盈利和销售预测;耐克宣布:计划新一轮裁员;lululemon创始人抛售亚玛芬股票套现约1 6亿美
本周(9月1日—9月5日),BeBeBus母公司再度递表港交所;Harper Hygienics公司进军成人护理用品市场;心相印入选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和增速
1元秒杀!明星同款,白菜价带回家!……直播间里,合金首饰以高颜值、低价格成为消费新宠。近日媒体报道,武汉的胡女士因佩戴网购合金项链
不挥杆的年轻人正成为高尔夫品牌争夺的新目标。9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美国高尔夫生活方式品牌Malbon Golf将与TKG Lifestyle以战略
换季之时,天气并未立刻转凉,但昼夜温差开始加大、空气逐渐干燥。作为临床营养医师,最常被问到的是该怎么吃才能不生病、不长膘?今天就从
秋风渐起,夹带着缕缕水果的甜香。这个季节的果篮子,搭载着水果界的抗氧天团闪亮登场。这些酸甜多汁的免疫卫士,为身体筑起一道抵御寒冬的
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如今,健康生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养生。可令人意外的是,一些年轻人却因为极端养
很多人在瘦身的道路上都有过类似疑惑: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而我喝的一口凉水却都能转化成脂肪?难道世界上真的有易胖体质易瘦体质之
从全局来看,我国罕见病防治已从‘政策空白’阶段迈入‘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近日,在2025年补体日大会上,北京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