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  > 正文

一粒米串起产业链

2025-08-13 18:36:21  

5034
 海兰江畔,青山起伏,稻浪滚滚,走进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海兰江畔稻花香”的歌词具象化了。

  “水稻抽穗开花了,长得不错。”像往常一样,延边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教授傅民杰来到光东村,直奔地头,细细查看,认真记录长势。

  延边大学的“吉林和龙稻米科技小院”在光东村有3公顷试验田,师生常年扎根,开展科研。“在这片试验田中培育的新品种——延大802,适合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冷凉区域种植,已通过审定。”傅民杰自豪地说。

  稻田就是流动的课堂。行走间,记者遇到吉林农业大学的学生。“我们的激光辐照水稻育秧技术在这里大有用场。”吉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周磊说。

  “对,苗好半年粮。”傅民杰笑着说,今年育苗期大家一起尝试了激光辅助育苗技术,植株抗性得到了提升,接下来要把新技术教给农民。

  种好米,靠科技。“跟着专家种,技术有人教,种地有底气。到9月,稻穗沉得能把秆子压弯,那才叫稻花香呢。”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语气中透着自豪。

  傅民杰每次到村里,都要和“新农人”金君交流一番。种的是新品种,用的是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金君找准了科技种粮的路子。“我们的米粒更精、更亮、更香,我们的品牌叫‘吗西达’,就是好吃、美味的意思。”金君说。

  稻田不仅种稻,还长出了文旅产业。稻田螃蟹乐园、观景亭、稻田小火车……稻田成景点,引来大量游客体验农事。“到了假期高峰,一天就能接待500至1000人。”金宪说。

  稻米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金宪掰着指头数起来,“有搞合作社的,把稻田变成了‘稻+蟹’新业态;有开旅游公司的,打造景点……”光东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形成“稻田观光+民俗体验+研学教育”的全域旅游格局。2024年,光东村农民年人均收入突破2.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较10年前增长10.2倍。

关键词: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最近更新

推荐图片

收好这份观赛攻略,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看球更尽兴! 收好这份观赛攻略,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看球更尽兴! 今年7月电影总票房破30亿 今年7月电影总票房破30亿

生活推荐

推荐内容

映象生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20  sh.ihn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407 373 8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