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正在用这种姿势看手机↓↓↓
图片由AI生成
这些动作看似舒服,实则让我们的身体付出了不少代价……
很多人通过按摩、热敷、补充营养素等各种方法缓解,却收效甚微。其实,只要一个简单的动作——站立,就能带来意想不到效果。
01
站一站!3个好处找上门
世卫组织曾在《2020年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指出,不管是坐还是躺,只要人体在清醒状态下消耗的能量小于等于1.5代谢当量(MET),就可以称之为“久坐”。
一项研究发现,久坐会增加慢性胰腺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十二指肠溃疡、胆结石等16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但好消息是,站立不仅能缓解腰背压力,促进血液回流,还能激活核心肌群,改善肠胃蠕动,帮助大家远离“久坐综合征”,找回健康好状态。
每天合理安排站立时间,可以收获一系列好处:
激活胃肠“动力引擎”
久坐时,肠胃蠕动缓慢无力,食物在消化道里“走走停停”,很容易堆积在一起,引发腹胀、便秘等问题。
而站立起身时,为保持平衡,我们的核心肌群会自然收紧发力,特别是腹部肌肉,它主动收缩可以带动肠胃更快速地蠕动,促进消化。
为血管“保驾护航”
研究发现,每天把一部分久坐的时间改成站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等指标都下降了。简单来说就是: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了!
这首先是因为站着的时候肌肉收紧,会比坐着时燃烧更多热量,因此身体也有更多机会分解甘油三酯等“坏脂肪”来作燃料。
其次,站立时小腿肌肉持续收缩,可以像挤海绵一样帮助血液回流,减少血管壁的“垃圾”沉积,让血管更干净。
强健骨骼肌肉“支撑系统”
我们的肌肉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特别是上了年纪之后,要是没有受到足够的刺激,很容易出现流失、萎缩等情况,甚至还可能引发肌少症。
但站立可以让腿部、臀部、核心等部位的肌肉都持续处于轻度收缩状态,不断得到锻炼。而且站立时身体重量对下肢骨骼的压力,能刺激骨骼强化,有助于维持下肢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02
四大“假站立”陷阱要警惕!
真正标准的站姿,应该像一棵直直的松树,从侧面看过去,耳垂、肩峰、骨盆、膝关节和足踝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任何一处“跑歪了”,站得没效果不说,还可能伤害身体。
下面这些常见的错误站姿,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含胸驼背
肩胛骨前移、胸椎后凸这种姿势不光挤压胸腔,还会让颈椎“压力山大”。时间长了,肩颈酸痛等症状可能来“报到”。
撅屁股
这个“第一眼翘臀”是不少爱美小伙伴常犯的错误。其实屁股撅得太狠会使腰椎过度前凸,椎间盘后部压力直接暴增40%!
这种压力不仅容易导致腰痛,还容易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膝超伸
喜欢站得格外笔直的朋友,观察一下自己的侧面,如果发现小腿肚后凸、大腿小腿不在一条线上,还呈现“C”形,那很可能是膝超伸。
这种膝盖过度后顶的站姿会让关节承受异常压力,加速磨损与老化。同时,由于重心前移,稳定性变差,摔倒受伤的风险也增加了。
足内/外翻
大家再低头看看自己的鞋底,如果内侧磨损很严重,那可能是足外翻在捣鬼。反之,如果外侧磨损严重,则可能是足内翻。
不管是外翻还是内翻,站立时都会让脚掌受力不均,长时间如此,足弓塌陷、踝关节劳损,甚至是骨性关节炎都可能出现。
03
怎么站最健康?
这些站姿总有一个适合你
靠墙站:体态矫正黄金动作
后脑勺、肩膀、臀部和脚跟紧贴墙壁,想象自己是被轻轻拉直的绳子,自然挺立。
这个姿势几分钟就能锻炼背部肌肉,让背部更有力量。长期坚持还有助于矫正脊柱、纠正驼背等不良姿势。尤其适合驼背、骨盆前倾的朋友。
踮脚站:血管和小腿双重“SPA”
双脚与肩同宽,缓慢抬起脚跟,用前脚掌支撑身体,保持身体平衡。
踮脚站的时候,能刺激到小腿后侧的肌肉,增强小腿力量。同时,它还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更加有益心血管健康,特别适合腿部容易水肿的办公室“久坐党”。
在踮脚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呼吸均匀,不要憋气。
虽说适当站一站有很多好处,但也要控制好时间。研究指出,每天站立时间超过2小时,每增加30分钟,直立性循环疾病风险将上升11%!
建议大家“间歇性站立”,隔一小时选一个喜欢的站姿站一站,一次站5~10分钟,每次不要超过30分钟,每天控制在2小时以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获悉有个别医疗机构开展颈深淋巴管 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专家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
先看图你是不是正在用这种姿势看手机↓↓↓图片由AI生成这些动作看似舒服,实则让我们的身体付出了不少代价……很多人通过按摩
蛋黄胆固醇高?罐头防腐剂多?冷冻蔬菜没营养?因为谣言,不少美食与我们无缘。但实际上,它们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糟糕,有些甚至还对健康
想知道每天做家务、散步、跑步到底能消耗多少能量?不同运动的强度又该如何划分?别烦恼,这份《中国18~64岁健康成年人常见身体活动强度系
7月9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人民医院内,一场特殊义诊正紧张进行。一名14岁初中女生因连续15天高密度玩手机突发双目失明,此前辗转
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为各类病毒和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而人们出行游玩时,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也增加了感染病毒的可能。专家提醒,蜱虫在
高温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
人参是传统医学中的补益药材,基于其显著的养生功效,民间逐渐形成了类参食材的概念,将萝卜、秋葵、芡实等具有特殊保健价值的食材,纳入这
最近北京的天气,毫不夸张地说,人真的快要长鳃了……厨房更是成了一个天然的桑拿房,在里面待个十几分钟,整个人就像是从水里捞出来。在这
连日来,在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的控制下,我国正经历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新疆、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局地达40℃以上。截至7月6日
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几乎每天都要用。夏日炎炎,空调更是几乎连轴转。你知道它们的服役年限吗?哪类电器要及时更换?这份家电退役指南,
免疫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受损,各种疾病便会乘虚而入。身体的哪些信号说明你的免疫力正在悄然下降?如何增强免疫力?01 什么是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7日发布消息称,北京时间2025年7月4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该医院
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改革的实践中,南宁市通过政策引领,构建了‘政策驱动—需求增长—就业扩容’的良性循环,实现长期护理服
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是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做牟利工具,滥
喝有水垢的水易得肾结石频繁洗头致脱发伤口须用酒精消毒,这些说法是真的吗?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针对多个常见的健康误区,进行了有针对性
夏日三大过敏元凶伤身扰人专家在世界过敏性疾病日送上防护贴士炎炎夏日,让人难受的不只是高温酷暑,还有不少与之相关的过敏性疾病。在世界
入夏后,高温热浪一波波袭来。高温大大增加了中暑风险,藿香正气水这个传统国民神药成为不少家庭的必备药品。不过,很多人在用药前并不会仔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日前在德力静®(苯磺酸美洛加巴林片)上市一周年媒体发布会上表示:神经病理性疼痛不同于一般疼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北京时间7月7日夜间发表一篇癌症研究论文认为,2008-2017年全球出生的人口中,预计有1560万人
6月28日,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2025年络病学术会以线上线下方式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哈尔滨、沈阳、郑州六市同时举行。会上,首都医科
拿到血常规报告单时许多人不知道该看哪个指标看到箭头多先别慌抓住这几个关键指标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就能快速抓住重点↓&
夏季高温,孩子穿衣单薄,肌肤裸露较多且自我保护能力差,极易发生烫伤。就在前不久,江苏常州市民钱女士3岁多的孙子在家中玩耍时,不慎碰
俗话说夏季无病三分虚意思是在夏季人体容易受到暑邪影响从而出现虚损如果你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就说明你血虚了如果你的身体这5处发红则
罹患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小郑(化名)在上海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记者2日获悉,在上海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医生通过仅6厘米切口的神经靶
游泳泡温泉后孩子就陷入了昏迷,随后转入重症监护……日前,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孩子感染阿米巴食脑虫,情况危急,引发关注。帖文
疫苗是守护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屏障,但对于早产儿、过敏、免疫功能异常等特殊健康状态的儿童,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能接种疫苗吗?会不会有
记者3日获悉,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建立了卫生健康委协商议事工作机制,在医疗服务均衡发展、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卫生健康协同治理等多个方面实
突然腿软、关节咔咔响,上下楼膝盖疼痛、半月板受伤……如今,膝盖不舒服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膝盖会变得脆弱?其实,日常生活里的这些习惯
记者3日获悉,一位37岁的高血压患者张磊(化名)脑干出血15ml,命悬一线,上海专家为其精准手术清除血肿,最大程度保护神经纤维。经历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