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五位和
死亡率的第三位
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
胃癌虽然可怕
但它并不是由正常胃黏膜细胞突然变成癌细胞的
在胃癌真正找上门之前
我们的胃其实已经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当检查发现
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
千万别不当回事
可能已经处于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了
1 从胃炎到胃癌只需四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我国胃癌发病率达十万分之三十三,年新发病例近48万,死亡病例超37万。
绝大多数胃癌由慢性胃炎逐步进展而来:
正常胃黏膜转变为胃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进程,典型路径为:
非萎缩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癌
这一过程受遗传、环境、饮食等多因素影响,但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如改善饮食习惯)、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可有效阻断或逆转癌变进程。
2 胃癌早期识别与筛查策略:
症状预警:非特异性表现需警惕
胃癌常见症状包括体重下降、腹痛、恶心呕吐、黑便等,但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
不是所有胃癌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
而且出现症状时往往已非早期,从癌变到出现症状常需1~2年;
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也可引发类似症状。
结论:依赖症状判断胃癌并不可靠,科学筛查才是关键。
科学筛查: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
根据《中国胃癌筛查早诊早治指南(2024)》,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建议每5年做一次胃镜:
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癌前疾病;
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存在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高危因素。
复查提示:
若胃镜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需遵医嘱缩短复查间隔。
胃镜报告解读:关键病理术语解析
胃镜活检报告中的专业术语提示不同阶段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提高警惕,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保护能力下降,属癌前状态;
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细胞转化为肠上皮细胞,细胞分化异常,属癌前状态;
异型增生:胃黏膜非浸润性肿瘤性病变,介于正常与胃癌之间,属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癌变风险,需遵医嘱积极治疗。
专家提醒:
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正常胃黏膜细胞、癌前病变到浸润性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现癌前病变,不要过分恐慌,但要足够重视,及时干预,减少或阻止其向胃癌进一步发展。
3 高危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
致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慢性胃炎迁延不愈,逐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最终可能进展为异型增生及胃癌。
风险数据:感染者胃癌发生风险较常人高3~6倍,但仅1%~2%的感染者最终罹患胃癌。
防治建议:存在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病史或不良饮食习惯的感染者,需及时进行根除治疗。
吸烟与饮酒:
吸烟危害:使胃癌发病风险增加约1.5倍,男性群体尤为显著。
酒精影响:乙醇属于1类致癌物,乙醇及其代谢产物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降低胃部抗癌能力。
防控策略:戒烟限酒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爱吃腌制食品:
致癌成分:腌制食品含大量亚硝酸盐及高浓度盐分,双重损伤胃黏膜。
关联疾病:除胃癌外,还与食管癌、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
饮食建议:减少腌制蔬菜、腌肉制品摄入,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
患有代谢性疾病:
肥胖影响:脂肪组织异常分泌促炎因子,破坏胃部微环境平衡。
糖尿病关联: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增强,间接促进肿瘤发生。
未来预警:研究预测至2050年,肥胖和糖尿病或将成为仅次于吸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癌高危因素。
4 科学防控建议
一级预防:
根除幽门螺杆菌、戒烟限酒、低盐饮食、控制体重。
二级预防:
高危人群定期胃镜检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三级预防:
早诊早治,规范治疗提高生存率。
胃炎癌变四步及筛查要点
1.从胃炎到胃癌会经历四个阶段: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2.依赖症状判断胃癌并不可靠,科学筛查才是关键。
3.若胃镜发现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需遵医嘱缩短复查间隔。
4.高危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与饮酒、爱吃腌制食品、患有代谢性疾病。
为什么有的人看似体重正常、四肢纤细,肚子却不小,体检甚至查出脂肪肝?相比看得见、摸得着的皮下脂肪,深藏于腹腔的内脏脂肪低调且顽固,
我国最新癌症登记数据显示胃癌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五位和死亡率的第三位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胃癌虽然可怕但它并不是由正常胃黏膜细
有一种食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只要你把种子埋在土里,它就能找到任何可以攀附的东西,长出大大的叶子,到了夏天和秋天,就会结出美丽的黄
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日前,京津冀三地正式发布《健康体检质量控制规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京津冀地区在健康体检领域
作为攸关祖国未来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和儿童近视如何防控,长期以来颇受关注。正在北京持续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中国
北京时间7月11日,中国医学专家在《科学》(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首次证实通过替换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致病性小胶质细胞,可成功阻断成人起病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盛夏,7月20日起,还将进入为期30天的三伏天。三伏天适合锻炼吗?闷热天气下,运动需注意什么?炎炎夏日如何安
我们夫妻年龄都超过35岁了,结婚已经三年,但一直无法怀孕,下一步该怎么办呢?备孕、试孕、辅助生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将生育
记者8日从青海省医疗保障局获悉,为推动智慧医保建设,该省日前顺利完成医保影像云部署,标志着全省医保正式具备影像云索引数据上传与影像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港中大)8日公布,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教授毛传斌及其团队研发一项创新癌症治疗技术——噬菌体新型病毒纳米纤维技术,可
喝不完、根本喝不完!近日,多家平台放出大量外卖红包券不少消费者开启了饮品狂欢甚至一些消费者领到券后用不完还用预订单订好了第二天的咖
时值盛夏,近期各类茶饮、饮料销量增长明显。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随着大家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养生茶饮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中
近日,甘肃天水一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铅中毒危害大不大?能治好吗? 如何远离潜藏在身边的铅暴露隐患?什么是铅中毒?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如何在不同年龄段维护眼部健康?想要摘镜,该选哪一种手术方案?近日,广州希玛林顺潮眼
甘肃天水某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引起了公众对铅超标问题的关注。铅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永久性和持续性。铅中毒不仅会对儿童神经系统造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获悉有个别医疗机构开展颈深淋巴管 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专家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
先看图你是不是正在用这种姿势看手机↓↓↓图片由AI生成这些动作看似舒服,实则让我们的身体付出了不少代价……很多人通过按摩
蛋黄胆固醇高?罐头防腐剂多?冷冻蔬菜没营养?因为谣言,不少美食与我们无缘。但实际上,它们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糟糕,有些甚至还对健康
想知道每天做家务、散步、跑步到底能消耗多少能量?不同运动的强度又该如何划分?别烦恼,这份《中国18~64岁健康成年人常见身体活动强度系
7月9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人民医院内,一场特殊义诊正紧张进行。一名14岁初中女生因连续15天高密度玩手机突发双目失明,此前辗转
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为各类病毒和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而人们出行游玩时,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也增加了感染病毒的可能。专家提醒,蜱虫在
高温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冰镇饮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讲究科学性,一味贪凉可能会伤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额突然一
人参是传统医学中的补益药材,基于其显著的养生功效,民间逐渐形成了类参食材的概念,将萝卜、秋葵、芡实等具有特殊保健价值的食材,纳入这
最近北京的天气,毫不夸张地说,人真的快要长鳃了……厨房更是成了一个天然的桑拿房,在里面待个十几分钟,整个人就像是从水里捞出来。在这
连日来,在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的控制下,我国正经历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新疆、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局地达40℃以上。截至7月6日
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几乎每天都要用。夏日炎炎,空调更是几乎连轴转。你知道它们的服役年限吗?哪类电器要及时更换?这份家电退役指南,
免疫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受损,各种疾病便会乘虚而入。身体的哪些信号说明你的免疫力正在悄然下降?如何增强免疫力?01 什么是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7日发布消息称,北京时间2025年7月4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该医院
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改革的实践中,南宁市通过政策引领,构建了‘政策驱动—需求增长—就业扩容’的良性循环,实现长期护理服
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是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做牟利工具,滥